东江水危机
东江可用水量已饱和,难以支持需求增长
东江流域在全国率先实行水资源配置方案。早于2008年就确立了可供分配的最大水量、实施总量控制。至2010年,流域分水五市(不计香港)的实际用水量均已超出或接近分水指标, 尤其是高度依赖东江供水的深圳、东莞、河源和惠州。 2020年的预期用水量,深圳、惠州及东莞均有巨大供水缺口;河源和广州(主要是增城)虽没有明确的预测数据,但根据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,用水量势必增加;届时香港用水需求也将达到东江分水指标上限。 可以预见,东江目前已经满负荷的分水方案,难以支撑流域各市继续增长的用水需求。未来供港水的弹性空间将会缩小、东江分水的格局将会改变。 叠加效应加速水质恶化,加剧缺水 人口总数、城市化及工业化的同步峰值将对中国环境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, 东江流域也不例外。 流域五市中,广州、深圳及东莞早已完成城市化,其城市经济及生活对水资源高度依赖并受到极大制约。高度依赖东江分水配额的惠州与河源,是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,工业化伴随城市化,使供水压力激增。且流域的农业基地、工业基地及城市化在空间上重叠,造成环境压力在时间和空间上叠加,远远超出环境容量。以广州为例,到2020年,即使全部废污水处理达标排放,其污染物入河总量仍远超水体纳污能力。 产业转移对水资源造成多重威胁
广东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,正是经济不发达且生态很脆弱的粤东、西两翼及粤北山区,亦是珠江三源的河流上游地区。 产业转移是工业用水飙升、承接地用水负担加重、水资源短缺加剧;执法不严、监管不力、废水处理设施建设落后、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与环境要求脱节等,造成废污水排放增加;大小水电密集开发,削弱水体自净能力并快速消耗着水源地水体纳污容量。 同时,一些资源密集型的企业以“新能源、新材料”的名义落地,刺激当地矿业开发,破坏植被、造成水土流失,丧失水源涵养功能。 乡村河溪基本卫生防护缺失
从东江下游到东江源头,乡村垃圾及污水基本没有集中收集处理,随处抛弃、就近排污。这不仅反映村民意识跟不上时代变迁、更凸显政府在农村社会管理方面的缺位。农业面源污染,更加剧河溪污染。 |